注册 | 订购须知 | 同业专区 | 设成首页 | 我的最爱  关注台华网腾讯微博 关注台华网新浪微博 关注台华网人人网  
0   
 

   
 
南投县文化艺术 介绍各区文化艺术

赛德克族-原住民介绍
0
认识赛德克族
赛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德克达雅)、Sediq Toda(都达)、Sejiq Truku(德路固)等三语群的族人所组成,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中部、东部及宜兰山区,包括祖居地南投县的仁爱乡,移居地花莲县秀林乡、卓溪乡及万荣乡,以及宜兰县大同乡与南澳乡。初估赛德克族的人口约八千至一万人。

族群分布
赛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德克达雅、Sediq Toda都达、Sejiq Truku德路固等三语群的族人所组成,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东部及宜兰地区,包括祖居地南投县的仁爱乡,移居地花莲县秀林乡、卓溪乡及万荣乡,以及宜兰县大同乡与南澳乡。赛德克族的人口约10000人。

族群特质
赛德克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强烈族群特质的就是「文面文化」,,赛德克男子必需成功猎取敌首凯归始可文面,女子则要身具纯熟的织布能力才能获得文面的资格,文面是赛德克族人成年与族群的标记,男者表示已具捍卫社稷的能力,女者已具有持家及维护家庭冷暖的织布技能,没有文面的族人,将难立足于赛德克族的社会。
赛德克族的文面文化,与坚信「灵魂不灭」的Utux(Utux Tmninun)传有密切的关系,因赛德克族人深信唯有文面者,死后其灵魂才能回到Utux的身边。换句话说,男者若要回到Utux(Utux Tmninun)的身边就必须要文面,要文面则一定要成功猎首而归,猎首成功者的手掌必留有血痕(呈血红色),手掌的血痕是身故后灵魂要回到Utux(Utux Tmninun)身边无可取代的烙印;女子部分也有相同的意涵,善于织布而取得文面资格的女子,其手掌上会因勤于织布而留有血痕,这手掌上的血色是永不退色的。唯拥有手掌上的血色,在他/她离开人世后,始能通过『Hakaw Utux/Hako Utux生命之桥(祖灵桥)』守护神的检视,她/他们的灵魂才能够安然行过『Hakaw Utux/Hako Utux生命之桥(祖灵桥)』回到的Utux(Utux Tmninun)国度。这是赛德克族的祖训,也是赛德克族人终生恪遵不逾的训示。

文化特质
饮食:
(一)主食
  农猎时代,赛德克族系以甘藷、芋头、小米及黍(baso)为主食,直至近代才有旱稻(陆稻)的传入,其中小米及黍是采烧垦游耕的轮耕方式播种。
(二)副食
  副食有南瓜、佛手瓜、玉米、豆类及野菜等,煮熟后撒盐食用,而豆类中以树豆(sunguc)最受赛德克族人喜爱。肉类大都利用农闲期间进行狩猎所猎得,小型猎物如大田鼠、松鼠及飞鼠,中、大型猎物如山羌、野猪、台湾水鹿;家中饲养的猪仔,仅于庆典、结婚宴客时才会与部落的族人一起宰杀分享。
(三)饮食用具
  因传统上赛德克族是徒手用食的,不论是惯用左手或右手,以中、食指用食最为常见,这是以食用稀饭之情况而言,吃干饭及用菜时则双手并用,故赛德克族人不使用筷子用餐。煮食时用金属锅,日治时期以铜锅为主,其样式就如现今的洗脸盆;有中、小型的瓮器用来储藏或腌渍食物,杓(饭匙)以梧桐、桧木削制,汤匙则以易凿质轻的杂木所制。
(四)饮食习惯
  赛德克族能以燧石点火或钻木取火的年代已不可考,从用火习惯看来,赛德克族是熟食的民族是不言可喻的。赛德克族也腌渍食物,其腌渍物有蔬菜类与肉类,腌渍食物主要是在储存食物,腌渍的肉类煮熟食用而不生吃,但赛德克男子常于狩中,生吃刚猎得的草食性动物之生鲜肝脏,如山羌、野鹿等。
  赛德克男子狩猎时,储存猎获物最常用的方式是将猎肉熏烤,经熏烤的猎肉视季节的不同,可存放时日的长短也不尽相同。

工艺
(一)编织的分类
对赛德克族而言编织工艺应区分为「编」与「织」,编是指属于男性传统的编艺技能,织则属女性的传统织布技艺,但在赛德克族语两者皆称之为tminun。
传统的男性编艺是以编织生活用具为主,如编织女性用背篮bruru、男性用网袋tokan、置衣物用的衣篮、鱼网、鱼笼kobu、鱼蒌及圆箕btuku等。编织材料以台湾黄鳝藤、竹皮及麻线为主,依生活用具之所需进行藤编、竹编、绳编。
女性传统的织布技艺则以织布为主,织布用的线材,主要是得自苎麻纤维的麻丝,经繁琐费时的制程后始能织造出各色交织的布疋(布匹),再以布疋为素材制作衣服、衣饰及缝制被褥。农猎时期因受限于天然的织染原料,赛德克族最常见的织物颜色有绿、红、黄、黑、白色等,而赛德克族人对红色却情有独钟。
赛德克族的织布技艺,在台湾各原住民族群中自有其殊胜之处,若说占有一席之地亦不为过。
依据属赛德克族德克达雅群(Seediq Tgdaya)的Temi Nawi曾瑞琳老师之探究指出,赛德克族的传统织布纹路可分为五种,有平织纹 Tinun Bale、斜织纹 Cnuru、菱形纹 Pacang Doriq、花织 Gnsunguc及浮织或称米粒织 Miri等。其中平织纹属最简单的织布法,因其织法较简单,赛德克族的女性也就容易上手,又由该织法所织出的布疋可制成多样性的制品,所以平织纹的织法是赛德克族最普遍的织布方法。
赛德克族的耆老们一致认为,浮织纹路是五种传统织布法中最繁琐、最困难的织法,今日尚能熟练浮织纹路织法的赛德克族女性耆老屈指可数,似有绝传之疑虑。

(二)传统音乐
赛德克族歌谣可分为以下几种,一为自古流传的《古谣》,二为当下流行的《俗歌》以及见景即随意上吟的《歌谣》等。「赛德克族」歌曲的另一个特色是以轮唱法为乐,这是赛德克族音乐的特质。
1.赛德克族的歌曲有「歌句短、歌句成双成对且不断地反复」的特点。
2.赛德克族有多种演唱方式,有「一人唱、众人答唱的应答唱法」,有「对答唱法」及「跳舞时所用的轮唱法」。
3.除了同一旋律反复地奏唱外,赛德克族亦有将多首乐曲串连成一组组曲的形式。
由以上研究可知,赛德克族在传统音乐上有其固有的文化特色。在传统的器乐上,赛德克族主要有口簧琴、纵笛及木琴等三种器乐,其中口簧琴的功能常让人啧啧称奇,例如它有男女谈情说爱,传递讯息,可搭配在歌舞表演中慰藉族人的身心等功能,但也有禁止使用口簧琴的场所。

(三 )建筑特色
赛德克族的传统建筑主要有部落家屋建筑、谷仓、望楼、部落入口处由原木所建造的门墙以及耕作地住屋建筑等,其他如集薪茅屋、牛舍、猪舍及鸡舍都是后来的建筑物。赛德克族的传统住屋建筑有两种型式,其一为半穴式的木造住屋,其二为一般以竹柱建造的竹屋,前者应属赛德克族传统住屋的原型,后者是为因应迁徙之便而发展的便利型住屋。
1.在赛德克族的迁徙史中,因部落与耕作地相距愈来愈远,平日往返费时费力且压缩了耕作的时间,是迁徙的主要因素之一。
2.赛德克族人是以渐次迁移的方式进行迁入新居地,每间新的家屋都是部落族人相互帮忙(mssbarux)携手筑成的,这就是部落意集体意识的展现。
3.兴建「半穴式」的部落家屋时,先在预定的建地由地面向下挖掘约1.5~2公尺,然后在开挖的坑形地面上立柱兴建,换句话说,这种家屋约有一半的形体是位于地面之下,因此称之为「半穴式」家屋。家屋的地基大都成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依住屋的大小来增减地基周边柱子数的多寡。
4.最常用的屋顶材料有页岩石板及白茅草两种。
5.赛德克族传统家屋内部的陈设非常简朴,通常室内中央为三脚式炉灶,屋内一般会有两个炉灶,一个用于平日烧菜煮饭,设置于稍靠屋内里侧的墙边;另一个则作为取暖用,设置于屋内中央的位置

社会制度
赛德克族的部落是以Gaya/Waya为主、部落意识为辅之生活系统,所建构的传统农猎社会型态,Gaya/Waya是赛德克族的律法、是赛德克族的社会规范,该律法与规范是由祖先代代相传而下的,故亦称之为祖训,部落意识则建立在Gaya/Waya的基础上。
赛德克族虽属父系社会,但很多现象却显示着赛德克族女男平等的平权社会。赛德克族的家庭乃至社会的互动模式中,除较粗重的工作及纯男性(如狩猎)性质的庶务以外,几乎已很难再细分一定属男性或属女性的生计工作。在婚姻制度上,赛德克族是坚持一夫一妻制的族律(Gaya/Waya),在族人恪守族律之下,赛德克族的社会杜绝同居、婚外情、未婚生子等违犯祖训的男女异常关系。

年度祭典
赛德克族主要的传统祭仪有播种祭、收获祭、祈雨祭、狩猎祭、捕鱼祭及猎首祭等,任何祭仪的意象无不祈望族命得以绵延、族运得以顺遂发展,其要求的对象即崇信的Utux(Utux Tmninun),各祭祀团体各自独立各司其职,祭祀团体的主祭司皆颇受族人的敬重,其社会地位不亚于部落意见领袖(俗称头目)。播种祭与收获祭可说是赛德克族的重点祭仪,两祭仪的主祭司都采世袭制,传男不传女、承继者的顺位依家中男子排序而定。

1.播种祭
  农猎时期,赛德克族以「烧垦游耕」的传统耕作法种植作物,小米一年仅能播种一期。小米播种祭约于每年的2〜3月间举行,举行播种祭仪之前,由部落意见领袖协同长老数人齐赴主祭司的家中咨商有关播种事宜,择定时日后同一区域所有的部落同时举行,除病重及不良于行者之外全体族人参与,但期间若有同一区域内的任一部落有人亡故,则取消该次的祭祀活动,另择日举行。

2.收获祭
  收获祭约于每年的9〜10月间举行,其活动规模与播种祭相同,要遵守的族规也与播种祭雷同,即由部落意见领袖协同长老数人同赴主祭司的家中咨商有关收获事宜,决定祭祀活动的时日;举行祭祀活动的前一天也要全面实施宵禁,整个区域将进入寂静状态,若遇有部落族人不幸身亡就得另择时日举行等等。不论是收获祭或播种祭仪,几乎都由主祭司所领导的祭团主导祭仪的进行,部落族人只管全力配合,从祭坛的设置到祭礼的进行,除祭团成员外一般族人都不可接近,也无法在旁观礼,尤其祭祀文的内容是绝对不能外漏的,而且只能代代单传。

3.祈雨祭
  当遭逢久旱不雨的灾情时,赛德克族人才会举行祈雨祭,因此祈雨祭并非固定或经常性的祭仪,而是随机举行的祭祀活动。赛德克族人会选择部落附近的溪流举行祈雨祭,至于要在哪一区域的溪流段举行则由祈雨的主祭司选定。一般而言,每个部落的祈雨主祭司都会选定2〜3处的祈雨溪流段,究竟要在哪一溪流段举行,端视Utux的启示(有人称之为『梦占』)而定。

4.狩猎祭
  赛德克族的狩猎祭约于每年的10〜11月间举行,就在举行收获祭之后的一个月内相继举办,狩猎祭常以单一部落或联合数个邻近部落的方式进行。狩猎祭当天,除老弱妇孺及重病在身者外部落全体族人都参与该项狩猎盛事,其猎获物由部落的每一位族人共同分享,以每户的人口数做为均分的依据,包括因故无法来到现场狩猎的部落族人,若遇有身孕的妇女,则可分得两份,这是赛德克族人敬重、呵护每一个生命体的实质作为。
女性不得出现在狩猎的行列中,就如男性不得从事织布的工作一样。
对赛德克族人而言,举行狩猎祭具有以下两种意涵:
(一)狩猎祭是族人们为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所举办的部落活动。
先祖们对「一年」的概念是,根据小米、黍米的收获与播种来作为「一个年」的过去与到来。
(二)狩猎祭是为了庆祝丰收及感谢Utux的庇佑所举办的部落联谊活动,若遇作物欠收时更要祈求Utux的庇护。

5.捕鱼祭
  赛德克族在完成小米及黍米的收割与储藏的工作后,于一个月内会接连举行各为期一日的狩猎祭及捕鱼祭,但该两项祭仪活动都没有任何祭祀仪式,举行的日期及方式由部落长老决议托付部落意见领袖执行,传统上先举行狩猎祭后举办捕鱼祭,两者约相隔一周。
在狩猎祭及捕鱼祭的活动中,至少提供了以下的育、乐效果:
  (1)有孩童们的参与,基于童心及好奇心,必能带给族人无限的欢乐。
  (2)有青少年及青年男女们的加入,将增进男女青年佳偶天成的机会。
  (3)长者们可现场传授狩猎的技巧与经验。
  (4)让族中晚辈们亲身体验、学习本族分享与狩猎的文化。

6.猎首祭
  赛德克族在举行「收获祭」后的猎首行动,于此即以收获祭的猎首行动为例,略述赛德克族的猎首祭。在部落时代,赛德克族人除了对入侵的敌方猎首外,于举行播种祭与收获祭时会执行猎首行动系属传统的祭祀范畴,播种祭仪前的猎首是祈求Utux(Utux Tmninun)赐予丰收,收获祭仪后的猎首则是感谢Utux(Utux Tmninun)的庇佑与赐福。因应收获祭所派出的猎首团是代表部落或一个区域的威势,大都由部落意见领袖带头出猎,出猎之前早已派出先遣队探得该次猎首的地点与对象。猎首团所敬候的是Utux(Utux Tmninun)的应允。
在那个年代里人口愈多的部落就愈壮大,部落愈壮大族群就愈强盛,可知部落时期赛德克族人对人丁旺盛的渴望。因此,「猎首祭」实则为赛德克族人因部落增加了一个人力及为部落迎接一位新伙伴而庆祝的仪式。
由于赛德克族人猎首的首要目的是「增加部落的人力」,因而对行猎的对象有其一定的规范:不猎孩童;不猎妇女,尤其怀有身孕者;不猎老者;不猎残障者。

资料来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资料日期:2013-06-06


▲TOP
回上一页
QR code digicert TQAA logo CreditCard UnionPay Taiwan
地址:Taiwan 台北市重庆北路二段 117 9
©Copyright All Reserved By www.ctctc.cc 台华网 版权所有 盗用必究
服务专线:886-2-2553-8787 傳真:02-2557-2323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 9:00-13:00
欢迎来电/传真/e-mail 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