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传统信仰
台湾民间信仰对神灵的崇拜非常虔诚,我们可从妈祖信仰的「进香」、王爷信仰的「游天河」、中元普渡的「放水灯」等祭仪中,看到社会大众对神灵的虔敬盛况,充分反应出台湾民间社会的精神凝聚力,这是常民生活文化的一环,深深影响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亦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与功能意义。
但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民间信仰不是一知半解,就是全然不懂,甚至进到寺庙中虔诚膜拜,往往还不知所拜何神。正由于认知体系的缺乏,模糊中容易导致怪力乱神、灵异充斥,并衍生种种迷信的负面作用戕害了社会进步。
台湾民间信仰的产生,是源自远古部落的自然崇拜,万物皆有神灵的思想,长期生活中的民俗文化累积,再加上对人死后的神灵的强调,以及佛、道教的影响(如:修行得道、升天成神仙的说法),和各新兴宗教融入的结果,使得台湾民间信仰呈现多神论的景象。
民间信仰的崇拜背景可推估至原始的自然崇拜,如日、月、星辰、山川、江海,其神灵圣称如太阳星君、太阴娘娘;亦有从原始神话流传转化的神祇,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如大家熟知的西王母娘娘;亦有从章回小说衍化出的神祇,如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最广泛的出处是封神榜;也有些是来自于动植物的崇拜,如树王公。
台湾民间信仰主要融合了儒、道、释(佛)三教的思想与信仰,加上长期累积多元的民俗生活文化和崇拜对象,如宇宙、大自然、山川、生物、人鬼甚至器物等等,加上传统生活民俗、禁忌、岁时节仪与丰富的神话、故事传说等,形成庞大民间信仰文化的综合体。
台湾民间信仰在郑成功入台期间,便随汉人经商、开垦、移民时,奉迎家乡的守护神来台而逐渐传播开来。早期如观音菩萨、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关圣帝君、城隍爷、土地公等,清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以妈祖和各姓王爷普遍信仰的现象。
台湾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灵世界虽然复杂,但基本上可区分为天界、明界、幽冥界,共同构成民间信仰中的「三界观念」。天界为天上众神所居;神明界即人间,亦有许多神灵居此以护佑众生;幽冥界为一般熟知的阴间或地府,即佛、道教所谓的「地狱」,为众鬼以及管理鬼魂的冥王所居。
一、天界(自然界):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敬天」是敬畏大自然的体现,天界也是天神的居所和活动场所,是统辖宇宙万物的中心。
开漳圣王:
原名陈元光,又名陈光华,公元六五七年生,为唐僖宗时武进士, 当时福建一带,尚属未开化之地,陈元光奉命率军平定漳州七县,将中原文化移入漳州,并大力建设地方,教化百姓并施行仁政、安抚蛮夷,使漳州一片繁荣,获得漳籍人士普遍的崇敬与赞扬,死后被敕封为「威惠圣王」,建庙立祀,漳州人普遍信仰的神明,一般尊之为「圣王公」、「陈圣王」、「陈府将军」。开漳圣王庙在台湾亦相当的多,因为过去漳州先民移垦来台时,将家乡的守护神奉祀至台湾定居之地,因此以漳州籍人士与陈姓氏族崇奉特盛。所以台湾各地只要是有漳州人住过的地方,大都有开漳圣王庙,宜兰、台北、桃园等地区特别的多,如台北内湖的「碧山岩」、基隆庙口的「奠济宫」就是十分著名庙宇。 资料来源:游勇训老师 资料日期:2013-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