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于淡水三百余年的红毛城,是台湾现存古老的建筑之一,目前列为国家一级古迹。红毛城原为明崇祯2年(1629年)由据有北台湾的西班牙人创建,当时称作圣多明各城,与基隆的圣萨尔瓦多城互为北海岸上的犄角。后来荷兰人挥军北上赶跑西班牙人,重修城楼,「红毛城」的名称便由这时流传下来。接下来三百年间,由于淡水港在战略形势上的重要性,随着国际战争不断,淡水港主权一再易手,郑成功、清人、英国人、美国人都曾入主红毛城,尤其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英国人在此设领事馆,并大肆整修,加建宿舍,红毛城的今貌于是底定。它先后经历西、荷、明郑、清朝和英、美、澳的管辖,身世宛如一部台湾史的活见证。1984年底开放参观的红毛城,其实为「红毛城古迹区」,包括了城堡式的主堡、洋楼式的领事官邸及清代城门的南门等;其建筑同时兼具军事防守、领事办公及地牢等不同的功能。走至红毛城前广场,除了可在红毛城的最佳摄影位置前留影外,也别忘了向外眺望淡水河与观音山的景色,淡水八景之一的「戍台夕照」即座落于此,落日余晖之美不容错过。
红毛城以亮眼的朱红色外墙为特色,厚达1.9公尺的墙面可抵抗炮火的攻击,楼顶的巨型旗杆高约12公尺,在东北、西南处的角楼则担任瞭望、射击的防御功能,角楼墙上外窄内宽的射口,是易守难攻的防卫设计;屋顶的雉堞藉由砖砌高低矮墙可掩护射击,是英式古堡常有的设计。另一个防御设施─壕沟,是为避免敌方由地势平坦的北侧与东侧攻城所作的安排。在前往领事馆前的草坪上陈列有清军遗留下来的古炮,炮管上铸有「嘉庆十八年奉宪铸造北路淡水营大炮」等字样,这些古炮曾被安置在红毛城露台前以壮声势。红毛城东侧的领事馆建于1891年,提供英国领事居住之用,系红砖拱廊式洋楼,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正门外砖墙上有12幅精致砖雕,以象征英国的蔷薇花为主,值得细细考究。沿着拱圈回廊走着,拱廊内的光影变化也别具风情,遥望观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
交通信息
大众运输:
1. 捷运:淡水线至淡水站(换乘公交车)
2. 客运:搭乘指南客运北门-淡大线、树林-淡海线,三重客运淡海-板桥线,于红毛城站或真理大学站下车。
3. 公交车:至捷运淡水站搭红26、红36、红38、836及837至真理大学站或红毛城站。
自行开车:
国道1号→五股出口下→往北走新台五路→经成泰路→过关渡大桥→接民权路→中正东路→中正路→真理街。
资料来源:新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 资料日期:201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