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古名竹堑,于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环植为城,1826年,竹堑士绅郑用锡等人奏请改建竹堑城获准,重新堪定地基,于1827年兴工,筑造周围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砖石造城墙,并建立四座城楼,东门为迎曦门、西门为挹爽门、南门为歌熏门、北门为拱辰门,日据之后因为实施都市街道改正,于1902年拆掉城墙与城楼,只存东门迎曦门。
迎曦门城楼下段称为城座, 以条形花岗石石块迭砌而成,城门洞为圆拱形,是城市的出入口;上层城楼原为木构造建筑,现已改为混凝土造,城楼结构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顶部分为歇山重檐式构造,屋脊的起翘短而有力,以显示威武的气氛,城门前竖有石碑一座,为竹堑筑成历史的纪录,城门前的广场为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市民广 场,是新竹文化的象征地标。
竹堑城迎曦门位于新竹市东区东门街的圆环中央,是竹堑城目前仅存的一座 城门。竹堑城于道光七年(1827年)始建,道光九年(1829年)完工
地址:新竹市北区中山路75号
交通:从新竹火车站搭乘新竹市接驳线至城隍庙下
资料来源: 资料日期:2003-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