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间,台湾各地多有闽粤分类械斗的事件发生,部份客家人为了避祸而在新街溪西岸居住,而逐渐发展成为新街街区,当时的科举考试时,许多读书人到此居住,导致文风兴起,由于惜字的风俗极盛,而兴建此亭,藉以助长文风,并祈求科考顺利。
至日本时代时,由于此亭年久失修,于是众人再度鸠资重建,而成为今日所见的规模。
新街圣迹亭高约一丈三尺,面向东南,整体面积并不大,基座为方形,四周均有洗石子造的栏杆,正面有阶梯通达亭身。
圣迹亭主体为砖造,外层以洗石子装饰,亭身大体上可分为三层,底层为八边形,各角边再加上棱角,配合上下的线脚修饰,稳重且具有特色;中层为四边形,炉口位于正面,呈椭圆形,四周饰以复杂的线脚,上下各有类似蝙蝠装饰,有祈福的意义,是为台湾惜字亭的特例;
上层则为六边形,正面浮刻「圣迹」二字,上方亭檐为起翘的弧形,线条优美,顶端为具有花草装饰的球体,有别于一般所采用的葫芦,相当特殊;此外,本亭除圣迹二字外,并无对联或其他文字,也有别于其他惜字亭。
整体而言,这是全台湾现存少数具有洋味的惜字亭,不论其形态与装饰风格均与其他者不同,充分表现出日本时代洋风建筑的特色,是为一文化融合展现的佳例。
资料来源: 资料日期:2003-05-06
|